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6月26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新工程师大军》的文章,编译如下:
流过的眼泪、付出的辛劳都是值得的。许多高考生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在最近这场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已经为他们赢得了进入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的机会。如何尽可能让自己拥有似锦前程?对许多人来说,答案是学习工科。
大约一半的中国年轻人在该国3000多所高校中接受了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授予学位数量的增多使其含金量有所下降。近年来,随着经济放缓,为了脱颖而出,年轻人希望获得最傲人的资格证书。
2022年,36%的中国本科生选择学习工科,比例较2010年有所上升。在英国和美国,学生数量本身就少得多,这一比例徘徊在5%左右。这并不是因为中国青少年特别喜欢摆弄工具,而是因为中国政府善于让年轻人进入它想要占据主导地位的高科技领域。
中国现在希望由年轻工程师组成的生力军来支持高科技制造业。
这催生了一批新的工科专业学位。中国目前有600多所普通高校备案人工智能专业,该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曾在中国东部的浙江大学学习,该公司的许多工程师都在北京的精英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接受过科研训练。
中国多所院校已设置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等“低空”技术相关专业。中国官员将这些技术视为经济增长的新来源。
对新专业的需求一直很强劲。中国的中产阶级父母非常关注孩子可选择的大学专业。北京的教育顾问蒋学勤(音)表示:“他们认为,如果政府设置一个新专业,那么未来几年国家资金很有可能流向相关行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机会。”这意味着他们会敦促孩子学习该专业。(编译/胡溦)